近年来,长洲区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文明基础、建设文明阵地、培育文明新风、根植文明意识等,全面提升城市软硬件。街头巷尾、商圈住宅、站场枢纽等处处展示的文明符号,都是向市民群众展示长洲文明风尚的“解说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长洲区多措并举落实创建责任加快创建步伐,将文明新风传递到城区每一个角落。
“三长”联合成效明显
在长洲区,公园繁花似锦、道路平坦顺畅、小区环境优美、广场设施完善……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喜人变化。
在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长洲区锚定“创则必胜、创则必优”这一个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和辖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由片长+街长+点长“三长”联合发力,形成了“一目标、两提升、三长联合”的“1+2+3”创城模式。
怎样才能真正将创建行动落到实处,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长洲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实施方案》是号角,是动员令,是行动纲领,是区委、区政府的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则必成、创则必胜”精神的具体抓手。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长洲区建立了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其他处级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的挂点包片负责制,由各“片长”负责督导各镇(街道)和45个村(社区)。同时,结合“街长制+数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联合行动,针对“牛皮癣”、飞线充电、乱停车、乱摆卖等问题持续整治,并联合“双报到”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做好“四个周边”等专项治理。
此外,长洲区还以“区领导夜巡+问题整治”、不定期督查、每周曝光等方式,全方位、高密度抓细抓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去年以来,该区共开展夜巡活动70多次,环境综合整治140多次,解决问题300多个,获得市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软硬件“加码”成果丰硕
“您好,寺冲村正在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保持我们村良好的环境卫生,请您到五通庙防洪堤旁边摆卖区内卖菜,感谢配合。”每天清晨5时许,长洲镇联合整治工作队都在寺冲村各个路口开展规范摆卖引导工作,摆卖区秩序井然。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寺冲村多年存在着蔬菜等农产品占道经营、乱摆乱卖、以路代市等情况,造成村民出行道路拥堵、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为破解长洲镇农村市场“乱摆卖”顽疾,长洲区在防洪堤旁边合适的位置,用标志线划出了一个约1000平方米的区域提供给菜农进行农产品销售,妥善解决了农产品“有地方”销售的问题。有了地方做生意,就要有良好的经营秩序加持。长洲区相关职能部门及长洲镇党委、政府持续在农产品销售区开展秩序维护等工作,引导菜农有序经营,“无秩序”销售的问题迎刃而解。
划定相关区域作为农产品交易场所,就是软件上人性化处理、硬件上改造提升的真实写照。2022年以来,长洲区全面完成整改提升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进22条背街小巷提升工程和25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与创建工作融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打造了盘龙城小区、三威小区、广西地矿第六地质队生活小区等老旧小区示范样板;改造提升大塘市场等13个农贸市场,特别是对两广市场、新城市场、新龙市场、京梧市场等形成网格化常态管理,整体提升了市场环境、精细化管理和交通秩序等水平。
“志愿服务红”飘满长洲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创建的主体,长洲区各部门单位宣传发动或市民自发组织的志愿者群体,为辖区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默默奉献。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原动力和生命力。
兴龙街道的志愿者就是这样一群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红马甲大军”。他们经常手拿铁锹、扫帚、垃圾铲、垃圾夹、垃圾袋等清洁工具,对辖区主次干道路边及绿化带中的烟头、废纸、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对辖区的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等处进行卫生清洁大扫除。志愿者们还积极铲除乱张贴的小广告、规范车辆有序停放,并引导沿街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赞扬,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在长洲区,10支专项志愿服务队、5支镇(街道)志愿服务队、40多支区直单位志愿服务队和10多支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了“1+10+N”的志愿服务队伍架构,数万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今年一季度,长洲区开展了“党企暖心志愿行 携手筑梦向未来”志愿服务茶话会,1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130多名志愿者参与并获得表扬,“志愿红”正不断擦亮长洲区的文明底色。
经过持续接力创建,“村”更新了、“街”更靓了、“城”更净了。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洲区将继续在宣传上发力,引领新英体育,新英体育app市民群众参与到创建的各项工作当中;同时强化创建措施,压紧压实创建责任,让文明新风吹遍长洲。
(梧州日报 朱元冬 黄皓 袁欣 李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