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提倡移风易俗后,我家红白喜事少了很多,既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不影响农活。”近日,岑溪市归义镇金坡村开展了移风易俗有奖问答活动,村民们积极参与抢答,发自内心地称赞文明新风。
近年来,岑溪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共享传新风
形成全民参与大格局
近日,在岑溪市波塘中学多媒体教室里,学生代表正深情地吟诵着由岑溪市诗词学会的诗友创作的作品《赞最美摆渡人倪华成老师》。倪华成既是课堂上手执教鞭的“指路人”,又是课堂外护送学生的“摆渡者”。诗中字字句句流露出对倪华成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赞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飘进人的心里,净化人的心灵。岑溪市把先进典型的创建和评选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各乡镇、村(社区)普遍设置“好人榜”“最美家庭榜”等,引导广大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形成“共享”先进典型,引领全民一起传新风的大格局。
开展“创评”带动起效应。岑溪市在城乡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让基层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2021年以来,廖木森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陈月英荣获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谢凯庆、梁铁正和莫志伟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设立光荣榜引领好民风。岑溪市各乡镇、村(社区)普遍集中宣传展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岑溪市推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制,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最美摆渡人”倪华成先进事迹的道德系列人物纪录片《一支竹篙的接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岑溪市引起强烈反响,为构建和谐文明岑溪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道德支撑。
共治助管理
打造乡风涵育新模式
蔬菜临村道而种,民房外墙布满美丽的墙绘作品……走进筋竹镇筋竹社区月六寨精品示范村,不仅可以见到绿色田园,还可以看到村院围墙文化广场公共宣传栏等阵地。近年来,该社区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重品行、守规矩。该村的“老年协会”成员每天入户,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提供各种暖心服务。
在岑溪市筋竹镇筋竹社区月六寨精品示范村,民房外墙布满美丽的墙绘作品。 融宣供图
民风之正,正在村规;乡村之美,关键在人。2021年以来,岑溪市在256个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各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推动了乡风文明的提升。
岑溪市把弘扬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列为文化下乡活动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开展相关文化惠民演出100场,受益群众33万多人次。该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渠道,实现农民群众线上线下学习教育同频共振,并发放了《移风易俗倡议书》1.5万多份,让文明新风在乡村群众中见行见效。
共建促养成
筑牢思想建设新高地
夜幕降临时,岑溪市糯垌镇、岑城镇等地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镇上的小舞台前观看牛娘戏演出。这是岑溪市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文化场所、宣讲团队的优势,共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筑牢思想建设新高地。
整合资源建好文化场所。岑溪市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设,构建“文明实践+党群服务”深度融合机制,推行“融媒+”模式,通过公众号、客户端、抖音号等,设立“理论微学堂”“网络中国节”等栏目,扩大文明实践影响力;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资源,建立标准化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形式开展道德教育,用好理论品牌“讲”学;利用岑溪市委宣讲团、宣讲小分队,通过“微党课”“微宣讲”,为该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乡风文明3200余场(次),受众达45万人次,让文明风尚深入人心。
充分激活地方文化。牛娘戏是岑溪地方戏种,目前发展和建强业余文艺(牛娘戏)团队100多支,团队成员有1150多人。岑溪市把党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以及新时代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发展写进唱词并谱曲,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戏曲”,让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的生活,“百年百队·千场万人牛娘颂党恩”精品案例入选自治区文明办编印的《广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法31例》,并在全区宣传推广。
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岑溪市精心培育“牛娘颂”理论宣讲、“和邻有约”、法律梦工厂、“心存孝 暖夕阳”关爱老人、“安平客家孝德文化节”等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共组织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3300多场次,志愿者服务时长达62万多小时,惠及群众42万人次,农村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不断加强。
(梧州日报 潘登 梁康康)